2015年,政策层面放宽售电公司的准入门槛,带来了售电企业的成立热潮。据不完全统计, 截至2017年 12月底,全国各地已经成立的售电公司上万家,其中公示的有近3000家。
数量众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,一批售电公司准备退出市场。特别是2018年以来,售电公司更是迎来一波注销潮。例如,6月18日,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网站就公示了包括国能世新(北京)售电有限公司等3家的注销公告。曾经测算的售电市场规模每年达数万亿元,如此巨大的市场,为何一批售电公司却选择退场?
对此,有业内人士指出,售电市场刚放开,很多进入市场的都是电网员工走出去创办的售电公司,他们拥有资源与人脉关系,所以也有一部分客户,套利空间较大。但是目前市场已经发生变化,过去的操作手法逐渐行不通。
多数售电公司主要赚差价
2015年3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“按照管住中间、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,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,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”。
售电环节放开后,也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竞相涌入,一批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。
赚取价差是许多售电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,简单而言,即从发电企业买电,向用户卖电,完成电力交易,从中赚取价差利益。
在7月11日普华永道《2017年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》发布会上,普华永道思略特高级经理林骏达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电改之后,出现的第一波售电公司整体上是在做资源、政策以及信息套利,但是套利空间是有限的,所以市场发展也并不快。
2016年3~5月广东的三次月度电力集中交易中,据机构测算,电厂向需求方让利5.3亿元,其中预计有近4.5亿元被售电公司获得。平均计算,售电公司一度电能获得0.13元的差价收益。
但目前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。2018年6月,广东月度集中电力竞价中,统一出清价差为-39.30厘/千瓦时。意味着售电公司每售出一度电只能获得0.0393元的差价收益。
林骏达指出,早期售电公司一度电就可以赚一毛钱,但是现在售电公司经常是零差价,全部让利给客户,售电公司想要的是用户流量入口,然后通过流量变现。但是由于流量变现需要技术、服务和管理作为支撑,这给很多售电公司带来挑战。
在林骏达看来,由于偏差考核,那些尽管靠电网员工关系拥有客户资源,也可能出现亏损。“因为签的长协是一年一次,但月度的价格变化非常快,如果你的预测没有做好,也可能亏的。”他说。
偏差考核指的是,售电公司实际执行的电量如果超出或不足合同电量达到一定的比例,将会被收取偏差考核费用。达不到考核标准就要被罚款,所以偏差考核直接影响着售电公司的收益。
同时,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能源及公用事业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单小虎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售电市场刚放开,很多进入市场的都是电网员工走出去创办的售电公司,他们拥有资源与人脉关系,所以也有一部分客户,套利空间较大。但是目前市场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,过去的操作手法已经行不通。
三类售电企业竞争力明显
这种情况下,2018年也迎来了一波售电镇江公司注销潮。
例如,今年4月到6月,仅两个月时间内,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就多次发布公告,共注销40多家售电公司。此外,今年4月江苏省出现了首家退出电力交易市场的售电公司。5月,广东、山东也出现了首例售电公司退出事件。
“市场上有几千家售电公司肯定是不太现实的,我们也看到市场在逐渐开始整合,有一些小售电公司会出局,特别是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,对下游的电力消费预测、管理不到位的话就会出局了。”单小虎表示,售电市场经过2017年的高速发展,相互之间的竞争从原来纯粹靠关系赢得的一部分客户,转向靠核心竞争力了,包括公司的服务水平、构建能源互联网的能力等。
林骏达认为目前的洗牌是“第一步”。他表示,2018年开始,已经看到售电行业第一步洗牌,并且这轮洗牌已经发生并且很快就会完成。“预测未来一年基本上会完成第一步的洗牌。”他说。
基于上述判断,他认为接下来市场上会出现三种类型的售电公司,用户的分层、分级情况也将随着市场竞争而更为明显。
在林骏达看来,第一类是轻资产民营售电公司,通过“小步快跑”叠加技术和服务同步提升。“能源行业本质是一个比较‘笨重’的行业,有大量的资产。而实际上做重服务、轻资产的话,是比较适合民企的。例如,广东很多的售电公司的特点是整体上没什么资产体量,但服务功能极强。用户如果出现问题,他可以快速响应甚至超过电网的速度。”他说。
林骏达表示,随着民企手中拥有的用户数据体量的上升,数据价值会进一步放大。“曾经去广东调研时发现,一些售电公司会进行负荷预测,很多公司都是通过打电话或者微信来了解用户下月用电预期,这实际上不是一个技术手段。但今年开始,已经有一些企业有了一些比较好的负荷预测技术手段,甚至部分用到人工智能去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林骏达表示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体现。一些民营售电公司服务水平较高,用户也愿意去选择他们,相应也会促进技术能力会提升。
第二类则是传统重资产能源企业。林骏达指出,这类企业基本能够实现多能互补,也拥有较好的工业用户和商业用户流量,且有较好的政府背景以及较强资产管理方式,能够获得较低的资金成本优势。尽管这类企业在体制机制上存在一些限制,很难和民企去拼服务,但是他们凭资金优势控制一些优势资产。
在他看来,第三类是潜在的进入者——外资企业。尽管目前外资还未进入,但是国外有大量丰富数据分析经验、服务经验的能源公司和售电公司。“过去两年大量的外资企业找到我们做评估,是因为他们把售电市场开放当作是中国能源市场市场化的一个信号,也当成他们进入中国能源市场的一张船票。”他说。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爱代账立场
本文由 爱代账小秘书 授权 爱代账 发表,并经爱代账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(爱代账)及本页链接。原文链接:http://www.5valve.com/news/2168.html